印尼投资项目常见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建议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地理位置特殊、矿产资源丰富,一直以来吸引着众多外国投资商的涌入。熟悉并掌握印尼投资项目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项目在印尼的成功开发和实施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印尼投资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因素,提出这些风险因素的防范建议,以期为中国公司在印尼更好地开展项目投资提供借鉴和参考。

常见的风险因素

一、地缘政治风险

印尼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迥异,经常发生冲突,民族冲突、极端组织恐怖活动、宗教武装冲突等可能导致投资项目的延误,工程建造成本控制、工程施工人员与工程设备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二、政策风险

印尼受自身政治体制的影响,执政党所持的态度和推行的基本政策经常发生变化,难以维持稳定。印尼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程度低,导致印尼外商投资政策变化风险较大。印尼当地法律法规存在多个版本,不同法律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现象,国家颁布新的法律、规则后,未废止原有法律,导致政策文件收集较困难。印尼法律政策变化较快,未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文件。由此而造成投资项目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经常出现未按照最新法律政策进行办理的情况,可能导致业务操作未及时关注当地法规,导致违法、违规。

三、当地合作方选择的风险

中国企业在选择印尼当地合作伙伴时,往往缺少对其背景的调查过程,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可能出现合作伙伴能力不足,在项目当地业务办理过程中无法出具强有力的协助,导致项目搁浅或停滞。此外,由于中国公司和当地公司在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经常出现沟通障碍,影响工作效率。

四、合同签署程序不规范的风险

大多数情况下,印尼当地公司在签署合同时仅有作为授权代表的自然人签字,而没有签约单位的公章。因此,经常会出现中国公司由于缺乏合同签署授权意识,没有对即将签署的合同进行充分的评审和认定,认为合同的签署方已经获得了签署合同的授权,而贸然签字,最终由于合同签署人因缺乏授权而导致合同无效,给公司造成巨额损失。

五、项目征地风险

印尼土地为私有制,同一土地标的通过转让声明函多次转让给不同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增加了土地所属权甄别的难度,极易产生土地权属争议纠纷。此外,印尼当地土地可能存在多个土地持有者,且多个土地持有者均合法,导致手续办理过程中可能需要多重补偿,征地费用超出预算,费用无法控制。

六、履约风险

印尼社会信用环境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部分当地企业利用中国企业急于获得项目资源、投资经验不足等弱点,以项目资源为合作理由签署合作协议,进而从中国公司中获取经济利益,损害了中方合法权益。

七、工程造价管理风险

受本国经济发展波动的影响,印尼在外汇管理和兑换汇率管理方面的政策经常变动,对工程造价管理产生较大影响。此外,项目执行过程中实际所投入的资金与预期目标存在差异,尤其在人工、材料和机械价格上,与项目决策立项阶段的价格相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索赔频频发生。

八、当地劳工管理风险

根据印尼法律规定,如果公司员工离职,雇主要支付其离职费或者补偿金,公司工人举行罢工,只要是按照法定程序开展的,也须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其薪水。同时,印尼法律极力保护本国劳工,对国外劳工的使用要求非常严格,除高级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人员外,只要本国劳工可以胜任的工作,均不允许使用国外劳工。

九、自然环境风险

印尼常年处于高温环境中,容易爆发霍乱、流感等疾病,且印尼容易发生地震、海啸及台风等自然灾害,对项目的执行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印尼很多岛屿存在露天煤矿,煤灰、尘土飞扬,环境污染较严重,容易引发呼吸疾病。印尼森林火灾和当地的传统农耕方式“烧芭”也严重污染大气环境,造成了健康危害。

风险防范建议

一、密切关注印尼国家政治形势变化

充分尊重当地习俗和文化,制定管理制度,如按照印方员工的风俗习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作息制度,增进互信,并依靠当地代办机构、部队妥善处理争端和摩擦,处理好当地关系。中国公司应加强非传统安全保护教育,编制非传统安全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制作非传统安全风险识别手册,提前做好应急措施。同时,应与当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良好关系,减少不必要的阻力,防患于未然,并随时与中国大使馆和总领事馆保持沟通联系。

二、聘请当地有经验律师防范政策风险

加强境外项目前期开发管理,严格执行上级公司确定的境外项目投资主体、投资领域、投资区域、项目收益、风险控制等要求。必要时,研究制定法律、金融等重点专业领域风险评估,并编制风险防控预案,收集各个行业的相关法律条文,认真研读和熟悉。聘请当地有经验律师处理政策变化问题,对法律政策进行解释,并要求事务所定期发送政策变化信息给公司。

三、提高对印尼合作方资信的调查程度

在选择当地合作伙伴时,不要盲目信任,对于初次合作的印尼企业,尽量选择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公司,并可通过中国信保等机构对拟合作的印尼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如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可先从小规模投资开展,熟悉市场行情后再增加投资规模。

四、严格进行内外部合同审查

在合同起草、修改和签署阶段应通过严格的内外部审查,最大限度降低合同风险,设计海外合同管理机构,充分借助企业各个专业部门、外聘律师事务所的力量,对项目涉及的合同,尤其是涉及项目重要环节、大额标的合同进行严格审查,实现合同签署风险可控,为后期的合同履行和维护公司权益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五、保证征地等工作合规合法

法律方面,聘请印尼专业土地律师办理相关手续,定期召开征地穿透分析会,了解征地问题的瓶颈所在,在签署重要线路征地过户文件时,邀请当地的专业律师进行资料准备。征地过程中,公司应全面管控、积极协调,管理层配置商务、法务、技术等专业人员,并且吸纳多名当地员工,制定“两手抓”的征地方案,保证工程征地、施工等工作合规合法、规避潜在风险。

六、优化合同执行管理

配备专业的合同管理队伍,制定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通过优化合同执行管理来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合同规定对方的责任和义务,约束对方严格履约,发现对方违约时,立即启动合同中规定的救济机制和违约处理机制,必要时终止合同,以维护公司的利益。

七、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

严格坚守执行概算目标,充分发挥项目监理、设计方及承包商的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从承包合同、工期管控、设备物资采购等方面着手,共同加强成本控制。同时,应完善工程变更、索赔和计量签证流程,制定成本支出控制措施,建立有效的筛选审查制度。在合同签订前,可将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超概的风险转移给总承包方,或提前制定防范措施。

八、加强属地化建设工作

加强属地化建设工作,加强当地劳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扩大与印尼劳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聘用当地劳工时,应与当地劳工首先签订短期的聘用合同,以降低由于当地员工入职没多久就辞职给公司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风险。同时要尊重当地的宗教习惯,开展必要的社会责任和捐赠活动,提高公司在当地的影响力。

九、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将灾害防治任务纳入工程建设计划中,结合当地施工许可要求和行业惯例,履行社会责任,本土化建设风格,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环境风险的影响程度,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同时,也可通过投保商业险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此外,还可制定防范应急措施,并组织演练,确保不发生人身伤害和重大设备安全事故,以及其他专项应急预案,定期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做好演练效果评估、演练总结分析。

[作者单位:中电建海外投资(昆明)有限公司]


出海 

相关文章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Cookie Tips

Indomro websites use cookies to deliver and improve the website experience, See our cookie policy for further details on how we use cookies and how to change your cookie settings. Cookie policy